網架基礎更具“韌性”
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設立,未來具有隨機性、間歇性和波動性特征的新能源大規模并網,要求電網網架不僅要更加堅強,還需要有更有韌性的適應能力。
在主網方面,中通道工程就是廣州供電局致力打造柔性電網,增強網架靈活性的代表工程。作為南網首個建在大電網負荷中心的柔性直流工程,中通道工程將有效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電網網架安全供應的保障能力,增強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的安全接入和消納能力。
在配網方面,廣州供電局建成了全國最大規模的自愈配電網,也是全國第一個實現公用饋線集中式自愈全覆蓋的城市。配網線路故障處理時間由原來的30分鐘下降至2分鐘,大大提高供電可靠性。
電力保障更具“韌性”
面對電力供需緊張形勢,按照“保民生、保公共服務、保社會穩定、保電網安全”原則,廣州供電局提前謀劃、及時應對,靈活優化電網運行方式,堅決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有序供應,切實保障民生用電的同時,著力優化用電營商環境,挖掘潛能,激活用戶用能需求。
同時,廣州供電局創新推出“四辦”舉措,通過主動辦、線上辦、聯席辦、一次辦解決高壓用戶辦電問題,成為全國“獲得電力”“三省”服務標桿。
數字賦能更具“韌性”
廣州供電局通過打造“三片一點一標桿”,以數字電網作為承載的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早日實現。
未來,廣州將通過數字賦能的電網,以“電力+算力”支撐綠色能源供給體系,可為大灣區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