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像素高低的選擇
一般來說,像素值越高,表示其圖像解析能力越強。目前攝像頭主流產品像素在30~38萬左右,但并不意味著像素高的攝像頭就比像素低的好。
一般攝像頭的最高分辨率在640X480這一檔次,得出的最高像素是三十萬零七千二百。攝像頭提高像素的話,一般通過數字插值提高分辨率,這就等于弄虛作假,在清晰度和圖像質量方面沒有任何改進;另一方面若要提高圖像質量,提高分辨率,數據量就必然幾何級數地增加,不但USB協議的數據傳輸速度跟不上,網絡數據的傳輸更跟不上。
誤區二:CCD與CMOS的選擇
攝像頭的感光元件主要有CCD和CMOS兩種。CCD成像像素高、清晰度高、色彩還原系數高,但價格比COMS貴一半以上;CMOS價格低、功耗低、響應速度快,但其實兩者之間的差別非常小,加上攝像頭本身的像素比較低,所以具體反映到攝像頭成像效果上,CCD與CMOS的區別幾乎不存在,要受攝像頭的其他因素影響。
誤區三:鏡頭材質的選擇
如今攝像頭鏡頭有玻璃和塑料兩種材料,塑料鏡頭非常便宜,但成像效果明顯劣于玻璃。質量好一點的攝像頭都采用4層玻璃的攝像頭(簡稱4G),更有5G的攝像頭,其實就在4G的基礎上加上一層虹膜以增強濾光性。但不同的4G玻璃鏡頭在質量、價錢和具體反映到成像效果上的分別也很大,應該怎么鑒別呢?簡單一點來說,可以用玻璃鏡頭的通光量來鑒別。鏡頭的通光量采用f值表達,f值越小,同一時間通過鏡頭的光越多,成像色彩越飽和,鏡頭就越好。所以選擇鏡頭的時候要采用通光量f值比較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