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
成立時間
5550萬美元
注冊資本
1948年7月1日,Dr. Gerd Schildbach在德國額肯哈根創立了益利素勒,。在此之前,他的父親Dr.Ing. Richard Schildbach已經從事于微細電阻線的生產,并于1938年率先拉制出0.008mm線材。基于這一線材拉絲技術,Dr. Gerd Schildbach開始設計并制造他自己的微細線涂漆機器,這一自主研發的工藝技術后來成為益利素勒在全球微細漆包線領域快速成長的主要貢獻因素。
為了擴展新的市場,益利素勒決定在意大利設廠。1964年,益利素勒阿特司納(Atesina)工廠開始生產,該廠坐落于阿爾卑斯山,地處意大利北部的德語區。
1957年至1960年,歐洲被分為兩個不同的經濟體:在1993年成為歐盟的歐洲經濟共同體(比利時,法國,德國,意大利,盧森堡和荷蘭)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奧地利,丹麥,英國,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二者之間相互征收貿易關稅。為了更好地服務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區域內的客戶,益利素勒菲恩達公司于1968年在瑞士成立。
為了擴大在意大利的生產,1973年在距離第一家工廠15公里處就近成立了第二家工廠,專門從事拉絲生產。
20世紀60年代,益利素勒已經開始成功地向美國出口微細漆包線。隨著業務增長,1976年在新罕布夏州(New Hampshire)的波斯卡文(Boscawen)成立工廠,并很快成為北美較大的微細漆包線制造商。
20世紀80年代,銷售到亞洲成為一個新的挑戰,因此1984年在香港成立了一家貿易公司—益利素勒香港有限公司。
為了通過就近生產以支持快速增長的亞洲市場,1993年,益利素勒在馬來西亞的文東(Bentong)附近成立了工廠。
隨著日本公司成為亞洲重要的漆包線客戶,除了在日本銷售外,也必須為客戶公司總部提供服務。1994年,益利素勒在日本成立了貿易公司,以便更好地服務日本市場和支持全球的日系客戶。
20世紀80年代后期,北美工業生產開始轉移至美國南部和墨西哥。為了向這些客戶提供服務,南美益利素勒有限公司于1995年在墨西哥的促阿特默(Cuauhtémoc)正式成立。
繼益利繼益利素勒在法國的代理終止之后,益利素勒法國于1999年接管了位于巴黎西北部的代理商的業務,主要銷售漆包線。
1999年,益利素勒韓國公司成立。作為一家貿易公司,為韓國市場的客戶提供支持。
在新興市場中,中國在電子工業的地位極為重要。益利素勒自1982年開始向中國供應漆包線。2005年,杭州益利素勒精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以便更好地服務中國客戶。
為了加強在亞洲的服務,益利素勒于2005年成立了泰國銷售辦事處,于2006年成立了印度尼西亞銷售辦事處,于2008年成立了印度銷售辦事處。